最新资讯

肿瘤疫苗只知道HPV疫苗?肿瘤疫苗大盘点,值得收藏!

发布时间:2016-09-05

近期,全球知名药企葛兰素史克宣布,人乳头瘤病毒疫苗HPV〔16型和18型〕(希瑞适)获得上市许可,成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首个批准的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有望在明年年初正式上市。至此,被称为“世上唯一能预防癌症的疫苗”——宫颈癌疫苗获得了进入中国大陆的“通行证”。 除了HPV外,还有不少疫苗进入临床,有的虽然鉴于各国巨额的临床试验费用没有获得类似FDA的批准,但依靠患者的口碑相传已经存在市场上长达数年。

肿瘤疫苗通常是含有肿瘤特异性抗原(TSA)或肿瘤相关抗原(TAA)的肿瘤细胞或碎片、片段。进入人体后,可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诱发特异性免疫反应,克服免疫抑制状态,提高自身免疫力,是一种主动免疫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疫苗的用途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预防性肿瘤疫苗,可以通过接种此类疫苗减少或消除肿瘤发生的几率;一类是治疗性肿瘤疫苗,其主要以肿瘤抗原为基础,用于放化疗或手术切除后的辅助治疗。而根据肿瘤疫苗的来源又可将其分为肿瘤细胞疫苗、树突状细胞(DC)疫苗、DNA疫苗、多肽疫苗、CTL表位疫苗、靶向肿瘤新生血管疫苗等。

1.肿瘤细胞疫苗

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对自身或异体肿瘤细胞进行处理,在保留其原有的疫苗原性基础上,通过改变或消除其致瘤性来获得肿瘤细胞疫苗,再注入机体进行主动免疫,然而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表达一般比较低,肿瘤细胞疫苗常无法有效地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目前大量实验证实,在诸多的细胞因子中,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效果最好。

2.树突状细胞疫苗

DC是1973年由加拿大学者Steinman发现的,是目前所知功能最强的APC,源自于骨髓造血系统。一系列研究表明,DC在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以及维持机体免疫耐受中的作用非常突出;利用DC高效的抗原提呈能力衍生而来的过继性免疫疗法逐渐用于抗肿瘤的治疗。DC具有诱导初始免疫应答能力、并且能够增强机体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选择其作为载体制备DC肿瘤疫苗是公认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之一。目前用于负载DC的抗原有多种,比如TAA,TSA以及肿瘤全细胞抗原;临床上常用的负载抗原是将肿瘤细胞反复冻融获得的全肿瘤细胞裂解物。

3.DNA疫苗

DNA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肿瘤特异性抗原的DNA片段结合于重组病毒或质粒DNA等表达载体上,再将肿瘤疫苗接种于体内,使其表达出所需抗原,进而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将编码有目的抗原的质粒DNA经皮内或肌肉注射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案。

4.多肽疫苗

抗肿瘤多肽疫苗是通过激活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利用肿瘤抗原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和复发,达到控制或治愈肿瘤的目的。多肽疫苗具有安全性好和特异性高的特点,但是合成的肽段较小,免疫原性较差,而且只能用于拥有相同人类白细胞抗原位点的患者。

5.CTL表位疫苗

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免疫治疗可以启动肿瘤特异性CTL反应为主的免疫反应,有效的遏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随着对免疫应答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步意识到激发机体免疫应答的是与MHC分子结合的氨基酸短肽,也就是CTL表位,所以寻找以及鉴别肿瘤特异性抗原和相应的CTL表位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

6.靶向肿瘤新生血管疫苗

肿瘤免疫治疗的靶点除了肿瘤相关抗原以外,还包括了肿瘤新生血管。靶向肿瘤新生血管疫苗主动免疫治疗方法,可以激发机体产生靶向肿瘤血管的免疫反应,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拮抗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能够有效克服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受体抑制剂等抗血管生成药物用药昂贵,易产生耐受以及副作用多的缺点,是对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有益补充。中国学者魏于全首次报道采用多聚甲醛固定的内皮细胞作为抗原制备内皮细胞疫苗,并将该疫苗免疫小鼠,激发小鼠产生靶向肿瘤新生血管的免疫反应,通过控制肿瘤血管新生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研究表明内皮细胞疫苗能有效的克服机体对自身血管抗原的免疫耐受,是对肿瘤免疫治疗的有效方法。

近年来,有关肿瘤疫苗的研究不断升温,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疫苗的开发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如何克服肿瘤的免疫逃避、诱导靶向的细胞免疫、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以及提高抗肿瘤疫苗的安全性等。但我们相信,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高,肿瘤疫苗将为肿瘤治疗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并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
(转载自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返回列表

上一篇:NCI重磅:氧分子“助纣为虐” 助力癌转移
下一篇:口腔干细胞活性最强 保存乳牙真的能救命